决策情况可以分成五大类:
1、需要探讨大量资料,并牵涉到许多人的复杂情况;
2、只牵涉两种选择“是与否”的决策,这种决策乃是要决定究竟应采取或排斥某一行动路线,或以另一种方式来做某件事情,还是要继续使用以前的方法。
3、决定某一单独的拟议行动路线,是否健全而值得付诸实施的决策。
4、决策者或决策团队,必须从一项原始选择方案做决定。
5、例行的决策:雇佣、购买设备或服务、发展人事政策及其它的每日决策。
A、复杂的决策
若是决策相当困难和复杂,那么一次只宜采取一项步骤,对决策做成过程的三项要素:目标、选择方案和潜在风险,则更需要集中注意力。资料越是无形和无法量化,越是需要在做成决策的过程中考虑个别的输入,也更需要一个有系统的方法来处理资料和不同的判断,以便产生一个成功的结论。
“决策分析”应具有弹性,可供个人使用,也可由临时团队使用;可让全部或局部使用,并能修改及调整,以适应各个情况的独特需要,同时也可以被用来做某些决策的标准作业程序。
对于组织的最大好处,在于它能提供一套共同语言和方法,使大家做成相同决策。
B1:是或否?我们是否应接受或排斥某一行动路线?
2、是或否?我们是应当换个方法,还是因袭从前?
对于两头的熟悉是“否”这一选择的强有力的优点。
3、是否最佳决策
有时由于志向太小,以至于所创造出来的典型比不上日常的做法,此所谓“层面”不够。
C. 发展选择方案
没有现成可用的选择方案,此项工作便是要“找出一个方法”来做某事。
“找出一个方法”这指令,常常为管理者所误解。他们的反应乃是开个会议,将所有构想摊开放在桌上。他们在尚未清楚以前,便提出一系列选择方案,结果是,这些方案会满足会议中的一般目标,但是并不能做为一套成功解决方案的逻辑步骤。
比较起来,一群具有整套清楚规范目标的人,他们便能有一个立即的架构,能够让他们用来比较及评估构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构想本身便具有较高的品质。在这套“标准格式”之内,“不要对构想先下断语,否则你会窒息创造力”,这句警语乃是千真万确的。
D. 把“决策分析”作为标准程序
兰德的客户中,有许多都要求把“决策分析”技术,当作组织内部做选择时的标准作业程序,组织所做的事情便是要最高层制定首例与规则。举例来说,有些公司风在要求所有员工的雇佣、调职、升迁等,都要按“决策分析”的标准格式来做。同样的标准、所有人事决策的目标,都是清楚而有记录的。
E. 不利后果:决策失误
如果我们寻找决策过程中的定时炸弹,那么对于某项选择不利后果的缺乏注意,仅次于未能作耿健全决策声明。
在决策过程中,我们从一项简明扼要的声明,导出施工标准,以便完全定义该项目的成就,这些要求标准使我们能够就特别的议题,判断我们的选择方案,然后,再透过归纳以一种有系统的评估和注释方法,来将这些判断的范围缩小,从而达到最后的结论。
不过任何人都不能保证做出完美的决策,但决策分析由于能提供一套有系统的架构,以便让评估选择方案,从而达到降低发生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