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牵动改革,一直是大连改革开放的突出特点。从1984年大连成为第一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及同年9月获准设立被誉为“神州第一开发区”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到高新园区、保税区、加工出口区一系列开放先导区的获批设立,大批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国际资本的进入,逐步突破了原有体制的束缚,实现了多领域的制度创新,带动了全市的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党的十八大之后,改革进入“深水区”,大连必将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推进更深层次的改革。
一、做全球战略布局的“前卫军”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与沿用多年的“扩大对外开放”提法相比,将目标明确指向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它至少包括三个含义:一是我们将由经济卫星转变为世界经济恒星;二是由商品输出为主导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导,全球配置资源;三是由游戏参与者变为游戏规则制定者。
为此,站在国家全球经济布局的高度,看大连的对外开放,就不能只是把大连看做一个开放的节点来看待,不能只是计算利用了多少外部资源、创造多少就业、贡献多少GDP,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突显城市在国家开放中地位,占据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制高点。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方面必须看到中国深入国际市场面临的挑战;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变“守土抗战”为“海外作战”。郎咸平教授在2010年东方出版社出版《新帝国主义在中国》中,专门讨论了“新帝国主义主义”是如何利用汇率大战、贸易大战、成本大战来操控和侵蚀中国经济的。反过来,我们更应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应对挑战。我们不否认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故意和政治故意,但是,一则我们不能把西方一切经济行为都看做政治故意,不能一切都妖魔化;二则是该学会反弹琵琶,利用国际惯例到西方国家去“跑马圈地”,去占据经济高地。实际上,近些年来,中国企业对外资本输出的增幅已经超过商品输出了。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中国3000家企业在欧洲建厂或开拓,行业不仅涉及制造业,而且发展到房地产旅游业、公路设施、铁路运输、港口机场等建设。截至2010年底,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588亿美元,境外企业数量达到1.6万家,分布区域为177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资产总额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欧美市场成为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最主要阵地。
大连作为开放性城市,积极采取“走出去”战略,境外投资实现跨越式增长。2009-2011年全市境外投资项目194个,占此前累计数目的65%;项目投资总额17.65亿美元,占83.3%。至2012年6月底,我市已累计设立境外项目319个,项目投资总额26亿美元。目前我市境外投资分布于3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香港、美国、日本及西欧国家和地区的项目数、投资总额均超过总数的70%;境外投资领域由初期主要集中在远洋捕捞等逐步转向获取自然资源、品牌专利所有权、建立研发平台和海外融资上来。目前全市境外上市公司已达19家。从2008年至今,大连企业实施海外并购项目120个,完成40项,并购投资总额2.7亿美元。例如,大连机床集团从2002年并购美国英格索尔生产系统开始,连续3年以每年一个海外并购项目的速度,先后购入两家美国公司和一家德国公司,占据了国际机床行业的技术制高点。
由此,顺应国家开放的新格局,大连要做的就不仅仅是排头兵,更应当是全球布局的前卫军。无论在海外投资、海外并购、人民币国际化试点、双向服务贸易、国际航运枢纽港及规则建设等方面,都要争取“先行先试”。
二、以“国际中转港”建设为目标
大连之所以成为东北改革开放的窗口和龙头,其根本的优势在于大连有口岸优势。正是依托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我们才确立了东北经济区的龙头地位。目前,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货物和9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经由大连出口到世界各地;我市还拥有东北区域全部10家外资银行分行,各类外资金融机构达32家,业务覆盖东北三省以及天津、秦皇岛等环渤海地区城市。拥有东北地区唯一一家外汇交易中心,并成为东北主要的外汇结算中心。2011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占辽宁省的63.7%。大连结汇、售汇总额分别占辽宁省的52.6%和57.2%。大连累计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大约在全东北占1/3。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航运中心必须是中转港,而不是一般腹地港。我国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无论从航线密度、硬件设施还是管理水平,我国港口都已具备了中转的条件。但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限制,原本可在中国港口进行中转的集装箱不得不转向外国港口进行中转。我国每年有30~40%的货物是到韩国釜山港周转,釜山港因此已成为中日韩的航运中心,增加了我国外贸进出口产品的运输成本,降低了国际竞争力,也严重制约了中国港口国际大中转业务的发展。目前,上海港在国内口岸中国际中转箱量算是比较多的。但是2008年上海港国际中转箱量仅为5%,而新加坡则高达85%、香港达60%、韩国釜山达45%。为此,上海港提出将自己定位为国际中转港。今后将进一步提升沿海与国际中转业务的比率,争取实现国际中转业务比率不低于10%,沿海与国际中转业务比例达到20%。目前,上海港水水中转业务的比例是38%,国际中转业务的比例是5%,未来希望增加到10%。
为此,大连航运中心如果没有足够的国际中转量及相关的国际贸易量,我们的国际化将大打折扣。目前,大连港已经建成国内第一个3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国内最大的30万吨原油接卸码头,可以接卸10万吨到30万吨大型散矿船,并且具备海上中转功能。今后集装箱的国际中转必须加强。
三、积极拓展自由港政策
自由贸易港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税收优惠上,比如迪拜港规定在自由贸易区的进口关税执行优惠税率,一般进口商品执行5%低关税,多项生活必需品零关税,生产企业所需设备或原材料免关税,自由贸易港实行货物自由进出港、无企业所得税(金融业除外)、无个人所得税、无外汇管制、无贸易壁垒等。目前,大连的内陆保税两仓(关区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已有一定规模。以大连为保税物流的支点,营口、丹东为保税物流的节点,鞍山、盘锦、本溪三个内陆城市为保税物流喂给站,呈一点(大连)两翼(营口、丹东)三站(鞍山、本溪、盘锦)的布局框架。
今后,我们的保税港区还要比照国际自由港的政策,有所创新:(1)提升自由度:目前,我们对一线货物仍然实行备案管理,对保税物流园区的管理实际上仍是一线、二线、区内三重管理。而汉堡港提供“自由”和“便捷”的管理措施,贯穿于从货物卸船到运输再到转运的整个过程中。(2)改进管理体制:我们目前保税区的管理更多地体现为地方政府的管理,而自由港的设立国一般都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对自由港实行宏观经济管理与协调,管理较具权威性。(3)加强信任度:我国海关对园区货物实行单证与货物监管同步,仍然追求事前管住。而国际自由港区海关对区内企业充分信任或者以充分信任为前提,一般实行单证管理。(4)实现完全的“境内关外”。我们保税港区虽然就进出口税收而言处于关外,但在海关管理等许多方面仍未真正实现“境内关外”,而只是具有口岸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国外经济自由区是属于海关管辖区之外的特殊区域,是真正实现了“境内关外”。(5)变新增长点为获取全面开放利益。目前我们只是将保税区视为开放型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国外经济自由区设立的目的,最大限度地获取国际自由贸易给国家经济带来的好处。
四、发展第五代港口-联营合作子母港
历史上,运输枢纽的第一代港口主要功能是运输枢纽,第二代港口作为装卸和服务,第三代港口突出贸易和物流中心。第四代港口主要处理的是集装箱,其发展策略是港航联盟和港际联盟,其生产特性是整合性物流。《河北日报》2007年4月10日发表了西安欧亚学院国际陆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席平提出建设“第五代港口-联营合作子母港”的设想。它主要是指以大型海港为母港(中转港),以国际陆港、支线港和设在内陆的港区为子港,形成母港与各个子港共生共荣、联合经营、合作发展的子母港群,以网状的形式在间接经济腹地和直接经济腹地拓展业务,培育内陆地区外贸货源,为内陆地区提供相海港一样的港口服务,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建立“港口连锁店”的创新思路。
2007年7月19日,天津市政府召开“推进区域口岸合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北方12省市的负责人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大会上天津市宣告:天津港要在中国北方地区各物流中心城市和过境运输边境口岸建设内陆无水港,在中国北方地区全面实施海关“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例如,以天津港在西安设立分公司,在西安建立天津港集装箱装卸作业区,用于天津港集装箱的装卸、堆放、拼装和存储,便于港口生产调度管理。天津港西安分公司承担西安到天津装船码头之间的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经营管理。显然,第五代港口的意义一是培育内陆外贸货源,增加货源总量;二是加大保税政策的内地辐射;三是扩大国际口岸的龙头开放力度。
大连发展第五代港口的策略:一是寻求差异化发展。至2020年,大连港占辽宁省港口吞吐量份额将由现在的近40%萎缩至20%。如何错位发展,形成各自的发展特色?大连港和长兴岛组合港区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重点,全面发展石油、矿石、散粮、商品汽车等大宗货物中转运输。营口港以发展内贸集装箱、钢材、铁矿石运输为重点,全面发展原油、粮食、杂货运输。丹东港以散杂货运输为主、发展内贸集装箱运输,承接大宗散货运输。锦州港以石油、煤炭、粮食运输为主,发展散杂货和内贸集装箱运输。葫芦岛港以发展石油化工、散杂货运输为主,兼顾电厂、油田专业化运输。二是加大内陆干港体系建设。实际上大连内陆干港早已有之。1997年东北第一条大连——哈尔滨铁路集装箱班列运营。到目前,共完成内陆干港建设投资15亿元,货场总面积达230万平方米,具备近100万标箱处理能力,逐步构建起以大连、沈阳、哈尔滨三个集装箱场站为中心,以沈阳、满洲里、长春东、吉林西、齐齐哈尔、牡丹江、绥芬河等7个二级枢纽为重点,以延吉、通辽、建三江、大庆等4个专业场站为延伸,布局合理的内陆干港网络格局。
五、争取“自贸区”、开拓新高地
党的十八大提出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可以成为大连这样开放性口岸城市夺取开放性经济新高地的重要举措。
所谓自贸区是由多个国家或地区组建的自由贸易区,形式就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各成员间彼此废除关税和数量限制,成员的商品可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仍保持各自对非成员国(地区)的贸易壁垒。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1200多个自贸区。2012年,为期5年的中日韩投资协定日前在北京签署,而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也将随之提上议程。中日韩自贸区这一设想是在中日韩2002年三国领导人峰会上提出的。设想为一个超过15亿人口的大市场构成的三国自贸区。该区将是一个经济总量占亚洲7成、仅次于北美和欧盟自贸区的第三大自贸区。2012年5月13日,中日韩正式签署投资协定,同意年内启动自贸区谈判,这意味着自贸区先行区的落地将加快。目前大连、连云港、青岛、威海、烟台、天津、上海等多个城市均提出建区申请。
大连作为东北亚重要口岸城市和贸易枢纽,不仅地理上毗邻日韩,具有区位优势,而且在产业分工和贸易往来中,都具有相当密切的依存性和互补性。大连的外资投资项目也大部分来自日韩,尤其来自日本的投资项目和金额约占外商总投资的1/3以上。许多日本和韩国的重要企业和机构在大连都有布局,例如日本的东芝、万宝至马达、三菱重工,韩国的STX等企业众多。2012年2月,大连的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设立大连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区的提案》,希望借助自贸区加快大连在东北亚国际中转的规模和加工贸易发展,谋求在东北亚更大的竞争优势。
目前,大连积极争取中日韩自贸区先行区,一则要积极规划,要认真研究大连日韩合作的区位优势和设立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实验区的规划,作为与中日韩经贸合作的园区载体平台,积极促成合作兴办“中日创新园”、“中韩创新园”的项目。二则要探索试办面向日韩的进出口加工区,争取在特定区域先行先试进口国内急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经加工转内销的给予优惠政策扶持;积极探讨中日韩自贸区双向投资合作、服务贸易开放领域先行先试政策试点,争取成为中日韩投资合作与服务贸易开放的试点城市。三则注重基础条件建设,要在硬件上做好准备,一些支撑条件要先具备,尤其在园区建设方面,要搭建好平台。我们可以积极争取在大窑湾保税港区的基础上,将其所在的大孤山半岛内约50平方公里范围发展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