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变智库(ECTT)

主页 > CN > 数据库 > 社科类 >

金融运行必须“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

2011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四个“牢牢把握”。其中特别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如何“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值得思考的东西很多。
 
一、 金融运行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
所谓实体经济,是相对于虚拟经济而言的。一般来说,实体经济是指以物质资料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的经济,包括制造、纺织加工、建筑安装、石化冶炼、种养采掘、交通运输等。
一般意义上讲,虚拟经济实质是指以钱生钱的经济形式。它先后经历过五个深化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国际金融的集成化。一般来说,金融行业经营是资本和货币,金融业处于产业利益分配的高端,成为最赚钱的行业和企业。受利益的趋使,大量产业资本和人才从产业和实业中游离出来,无形削弱了产业资本和产业人才的发展,也助长了投机取巧之风,侵蚀了实业文化。
并不是所有的虚拟经济都是有害的,它对实体经济具有相当的积极作用:比如,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通过资产价格的信息诱导,使虚拟资本迅速流向效益高的领域;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融资渠道的拓宽、使储蓄转化为投资;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通过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实现套期保值和转移风险;有利于产权重组深化企业改革,通过实物资产证券化,通过产权的分割、转让、组合和控制等手段加速资本流动,促进企业完善组织制度。
不过,虚拟经济运用不当,也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一是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加大实体经济动荡的可能性。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效应,使得虚拟资本交易的利润和风险成倍增加,易造成预期投机猖獗。二是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导致泡沫经济的形成。金融机构出现大量呆坏帐,规避风险提高利率又会使更多的企业陷入困境,一旦泡沫破灭爆发金融危机,失业率上升,居民消费支出紧缩,总需求极度萎缩,将造成宏观经济的持续衰退。三是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还会掩盖经济过热。由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存在着双重价格机制,在经济过热时期的通货膨胀会从商品市场转向资本市场,其间股价一路攀升,通货膨胀通过股票转移到资本市场,形成了一种掩蔽式的通货膨胀,由此掩盖了经济过热。在2007年中,美联储使用“实体经济”这个词汇的频率是非常之高的。美联储频繁使用“实体经济”这个词语,与之相关联的是除去房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之外的部分,其中包括制造业、进出口、经常账、零售销售等。
在金融业超长发挥的时代,金融制造泡沫,每次泡沫的破裂都会给实体经济发展造成深深的伤害。1637年郁金香泡沫给荷兰经济造成了致命的打击。1720年英国对南海股票的空前热炒,由于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南海公司的股票像泡沫一样迅速破灭。从1980年到1990年,东京、大阪这些城市的商业用地价格上涨了5倍。这个时期日本的GDP的增速年均不到6%,但是金融资产价格、房地产价格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出现虚假繁荣,最后房地产泡沫也随经济的泡沫一起破灭。
目前,在我国,金融机构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也有表现。例如,金融行业赢利水平大大超出实体经济的赢利能力。2011年前3季度,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的利润同比增长10%,小型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仅7%。外贸企业的利润甚至下滑到3%以下。但是银行利润增长却高达30%以上。2011年12月18-19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江苏等地时特别提出,金融机构不能把企业当成唐僧肉。金融业自我循环,而中小企业、微小企业融资困难。产业资金流失、实体经济失血,国民经济虚弱萎缩。一些企业家退出实业、放弃产业进入了金融业,资产投资、资源投机和大宗产品炒买炒卖领域。一些企业被迫向地下钱庄借债,由于利率高达7%以上,资金链断裂一些中小企业只好选择跑路。
 
二、关注“金融脱媒”对实体经济的双重影响
“脱媒”一般是指在进行交易时跳过所有中间人而直接在供需双方间进行。“金融脱媒”又称“金融非中介化”,在英语中被称为“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
所谓“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的供给绕开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需求方和融资者手里,造成资金的体外循环。随着经济金融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主要金融中介的重要地位在相对降低,储蓄资产在社会金融资产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及由此引发的社会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间接融资并重转换的过程。金融脱媒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美国为代表,自1932年以来,在不同发展阶段,银行所遭受脱媒的影响也不同,主要经历了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市场、电子商务发展这几次典型冲击。
在我国近些年的金融脱媒,近几年突出表现为商业银行销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类信贷类产品,比如信托公司销售的信托产品。截止到2010年底,保险投资资产已经超过4万亿元,信托资产已经超过3万亿元,公募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也接近3万亿元,银行面向个人理财产品的帐面余额接近2万亿元,私募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基金的规模更是多。
另外,这几年产权和衍生品交易所多如牛毛。全国设立了300多家名目繁多的交易所。交易品种包括金融资产、稀有金属、农副产品、医药产品、文物、艺术品甚至西洋油画,还包括企业产权、农村产权、林业产权、文化产权、知识产权、技术产权、航运权、排污权、碳减排权。一些交易所把一些衍生指数作为主营业务,进行远程期货和电子交易。据说还有一些白酒企业,也正在酝酿开展期货交易。
再有,金融脱媒的范围向体制外蔓延。非正规金融迅速扩张。所谓非正规金融,包括打擦边球的民间金融、脱媒的压力还来源于体制复归。以民间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民间借贷和融资银行过分膨胀。在实际存款领域从2010年2月长期为负的情况下,现在官方利率导致很多资金流向了民间借贷体系,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商业银行的表外资产。各类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无银行之名,务银行之实,往往以银信合作、委托贷款、信托理财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贷款。2011年10月民间借贷的余额超过4万亿,影子银行放款的规模超过8万亿。相当于同期银行贷款的20%。

(责任编辑:admin)